一个好的段落,要能对构成这个段落的每句话进行有效组织,从而为段落的中心思想提供服务。一般而言,好的段落要在开篇第一句话就点明中心思想★■★■。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从15世纪后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态势开始出现。及至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90年代美苏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跨国公司在这一时期异军突起,快速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进入新世纪,随着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连接在一起。
好了,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如图5-4所示■■,在一篇题目为《特朗普在任时期“涉民”言论对国内族群关系的多重影响》的论文中◆■■,作者设计了这样的标题。
,原文标题为“避免三个硬伤,标题少信息、段落无中心与论证不靠谱”。特此说明。
之前,在“5.2段落之间要耦合,服从服务于所属标题和上下级标题”那篇文章中专门讨论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我们要进入到一个段落的内部■■,看看什么样的段落行文组织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特别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通过跨国公司在经济贸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跨国公司利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从15世纪后殖民扩张和第一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此后全球联系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直至■■◆◆“二战★■■★◆”结束后,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进入新世纪,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再比如,我曾经看过一篇论文,大致意思是通过对某个监狱多名在押的犯有“故意伤害罪”的罪犯的调查★★■,发现“受害者先动手★■◆”是这类案件的共性特征。论了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绘制了很多漂亮的图表,得出一个研究结论是:避免自己遭受严重身体伤害的关键在于“不要先动手”。这个论证过程可能高级了点,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里很有可能存在一个■◆★★★“幸存者偏差”★◆,也就是说,那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人或者已经离世了■■■★★,或者还在住院治疗,或者没有被关进监狱。“受害者先动手”很可能只是这些在押罪犯的辩称★★◆■◆◆。
有研究指出:“在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吸收与借鉴中,中国文学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认识产生了西化与本土化两种倾向,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女性文学批评话语方式。”这一论述无疑证明了中国文学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研究实践是成功的◆■。
一个好的标题,除了承担搭建论文框架结构的任务之外,还要呈现论文的内在叙事逻辑,准确传递它所在篇章的核心议题。
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对这个段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我们看看情况是否有好转★■◆◆★★:
建议我们在进行论证的时候,还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论,了解一下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基本逻辑,学习一些比较基础的逻辑学知识;另外也建议我们还是要在打磨论证思路上多下功夫,想清楚了再落笔进行论证★◆■★■■。否则写着写着就被文献和引文给带偏了,出现明显的逻辑纰漏。
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篇论文的各级标题◆■★★。如图5-5所示◆★★,论文的题目是《冲击与回应■★★: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向度分析——兼评■■★“普世价值■◆◆”思潮的缘起及实质》。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是这样设计各级标题的。
为最大程度让利每位有梦想◆★◆★◆、肯努力的科研小伙伴★★,经多方协商■■■★,当当网以空前绝后的4■■■.5折优惠发起【限时抢】预售活动,活动将在4月17日晚23点结束。长按推文中的小程序码直达售书主页,点击【立即预订】即可一键下单。预购从速!
套用我在5◆◆◆◆★■.2那篇文章中的说法,一方面,一个段落内部的每句话都是存在内在关联的,每句话都承担着自己的任务。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层层递进的,也可以是“总分总”“三段论■★◆★◆★”“并列式”的;另一方面,可以把段落视为一个系统,而构成这个段落的每句话都是这个系统中的构成要素,都是这件已经拼装好的乐高玩具上的积木块。每句话都待在它应该待的地方,既不多◆★■★■,也不少。此外,一个好的段落,通常会在段落开始的第一句话里(也可以是最后一句话)概括这个段落的核心观点★◆■★◆,是谓★◆“中心句■★◆”★◆。
在我看来★■◆★,一个段落的好与坏,是看它能否有效组织构成这个段落的每句话,从而让这里的每句话都为这个段落提供服务。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我们之前讨论的段落之间的关系,落实在一个段落内部的每句话之间。
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是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然而通读下来,却很难找到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和核心议题,也看不出叙述的线索和逻辑■◆■★。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段落无中心”问题。具体而言,其一■◆◆★,没有中心句,或者中心句不明显,不能立刻被读者识别◆◆■;其二◆■★★★,无法确定构成这个段落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平行也不是递进■◆■,也看不出“总分总◆◆”★■■■◆★“三段论”◆■★◆◆“并列式◆◆★★■■”的结构;其三,第三句话不通顺,“从……和……”搭配不当,应该是“从……到……”。另外“二战★★★★■◆”的正式说法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文中多次提及,可以注明简称“二战”■■■◆★。
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很容易就被编辑和评审专家抓到小辫子,这篇论文的发表之路就此终结★◆★★■;退一步讲■◆■■★,就算蒙混过关、侥幸发表(这编辑和外审专家的心得是有多大?),被读者和学界同行看到之后,往小了说成了笑柄■■★,往大了说,弄不好是要被举报学术不端的。而且期刊也会跟着倒霉■★,办刊质量遭遇质疑★■■◆★★。
不管是大火车头,还是小火车头★■★◆◆,论文的各级标题都要承担双重功能:一个是要能■■“立得住◆◆■◆★■”,发挥支撑论文框架结构的作用;一个是要◆◆★◆★★“立得好”,发挥引领论文行文组织的作用。
在论文正文的行文组织中要避免三个硬伤:标题少信息、段落无中心与论证不靠谱◆★◆。
所谓论证不靠谱,就是在正文观点的论证过程中,存在重大的或明显的逻辑纰漏。就好比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类似“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厨师”的神逻辑和脑回路。必须承认,这种情况对于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和研究价值的打击基本是毁灭性的,属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级别的问题。
好消息!潜心打磨33个月★★★,老踏最新科研实操专著《即学即用社科论文写作技巧与发表指引》已在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启隆重预售啦!
下面我再来谈谈论文正文的行文组织中需要避免的三个硬伤◆■★,分别是标题少信息、段落无中心与论证不靠谱◆★◆★■。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比如,在一篇讨论★◆■★“‘河长制’的长效机制探索”问题的论文中■■★★◆,前面的三个小标题分别是“1.河湖管护水平得到强化”“2★◆.采砂秩序得到持续改善”“3.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果”,然后在结论部分话锋一转■★◆,“综上所述★◆◆,当前我省‘河长制’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存在一系列实践困境,亟待探索长效机制”。这种脑回路■■■◆,简直这车开得方向盘都甩出天际了。
论文的标题是★■“框架设计”模块里当仁不让的主角■◆。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一篇论文正文的框架结构★★,就是由各级标题作为四梁八柱,外加这些标题前后段落的穿针引线才搭建起来的■★★■◆。但是问题在于★◆★,作为一篇论文的四梁八柱,标题不仅要■■◆◆★◆“立得住”,更要■◆★“立得好”。“立得住”是论文的框架设计问题,而“立得好★■”则是论文的行文组织问题。
我的体会是,通过各级标题,我们既能了解这篇论文的框架结构,解决了“立得住”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这些标题来了解论文的主要观点★◆■◆。尤其是通过“(一)本土化改革★◆■: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根性’”◆■“(二)创新模式改革:变政治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新模式”和■■★“(三)传播方式改革★★■■◆■:从一元平面宣讲到多元立体互动”这三个标题,可以了解论文对于如何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观点,从而解决了◆■★■■◆“立得好”的问题■■★◆★◆。
怎么样■■◆■,感受到了吧?不去推敲这些标题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合的内容,单看这4个一级标题和8个二级标题,其实它们很好地完成了“立得住■★★”的任务◆■■★★。这篇论文的结构一目了然◆■,直观且清晰地把论文的分析框架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个好的标题◆◆★◆,要在支撑论文的外在框架结构的同时★◆★■■★,呈现论文的内在叙事逻辑◆★◆,准确传递它所在篇章的核心议题。如图5-3所示■◆,一级标题在呼应论文题目的同时,还是这个标题下面全部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如果有的话)以及全部正文内容的火车头★★■◆★■;二级标题在呼应一级标题的同时◆■★,还是这个标题下面全部三级标四级标题……(如果有的话)以及全部正文内容的火车头◆■◆■◆◆;三级标题……以此类推。
然而,当我们用■★“立得好”作为标准再来观察这些标题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量,我们很难通过这些标题来了解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讨论内容。“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全局影响与局部影响★◆■◆”究竟是什么,读者是无法知晓的◆■。因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标题少信息”的实例★★◆★★。
这是一篇有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特征■◆”议题的论文。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碰撞◆■★★”的标题之下★■★★,有这样一段文字。